找到相关内容5119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我执”愈强愈痛苦,真要利己当利他

    http://www.fjdh.cn/Item/83136.aspx
  • 天堂与地狱的差别——佛教与稻盛和夫利他经营思想的产生

    一直没有离开最初由亚当?斯密奠定的经济学大厦的基础——人是“理性经济人”的认定。然而,稻盛和夫的利他经营思想却对主流的经济思想产生了冲击。  稻盛和夫认为:“人心可以大致分为两种,即利己之心和利他之心。所谓利己之心,是指一切为了自身利益;所谓利他之心,是指为了帮助别人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这是伦理学意义上对心的分类。稻盛和夫虽然主张人应该有利他之心,但并不否定利己之心。他说:“人们通常认为利已是不好...

    钟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5342316.html
  • 爱国爱教 志在利他——圆瑛法师积极救世的精神与实践

    爱国爱教 志在利他——圆瑛法师积极救世的精神与实践  黄洁琼  1840年以后,中西文化激荡,使佛教面临在中国传播2000多年以来最大的生存危机,作为佛教界革新图存的代表人物——圆瑛法师激发佛教界...。圆瑛从佛教创立的过程本身论述了佛法本为利他而非为己的精神。当初释迦牟尼佛因对人生之苦大生感触,故舍弃一切,誓成无上佛道,其终极目的只为寻求一种普度众生、解脱众苦的方法,这足以证明佛教创始的本意就是...

    黄洁琼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75263844.html
  • 问:修德与修善有什么区别?

    修德: 回照自己、去掉自身贪念、无私、利他、为人民服务。 修善:宗孝、仁义、正直、利国、利民、利他。(有贪念、有私心、)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09382977390.html
  • 如本法师答:修行与度众生何者重要?

    的启示,六年参访苦修是自度自利,四十九年弘法是度人利他。 没有自度焉能度人,不能自利如何利他。譬如:老师要教导学生,也必须先充实自己的学识与道德,而后教化学生,从国小、国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开始勤求学问与广学道德,这段时间是老师自度自利阶段,学位完成之后,即踏入教学工作,那么,踏入教学工作是度人利他的阶段。 轻重就是如此一般,未证成果位之前,自度自利,是暂时性,不是永久性的,这称之为重...

    如本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7343281131.html
  • 如本法师答:修行与度众生何者重要?

    的,有很大的启示,六年参访苦修是自度自利,四十九年弘法是度人利他。   没有自度焉能度人,不能自利如何利他。譬如:老师要教导学生,也必须先充实自己的学识与道德,而后教化学生,从国小、国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开始勤求学问与广学道德,这段时间是老师自度自利阶段,学位完成之后,即踏入教学工作,那么,踏入教学工作是度人利他的阶段。   轻重就是如此一般,未证成果位之前,自度自利,是暂时性,不是...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174612154.html
  • 北京第九、十届中级佛学培训班结业典礼圆满举行

    境界,我们学佛的人就是要在这种境界中能够时时做主。怡学法师强调,我们要有菩萨自利利他的精神和信心,自利是我们利他的基础,利他就是要发菩提心,和身边的亲戚、朋友、同事分享佛法的利益。 最后,怡学法师...

    佚名

    |佛学培训班|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1/18521133881.html
  • 对佛功德修信是不堕小乘之最大因缘

      一、依靠修信遮止自利方面以寂灭为足之心   如果不对佛陀功德修持信心,就对佛果不希求证得,如此便无法遣除自利方面执著寂灭为满足的心。   如果经由修习慈悲,见到成办利他必须证得大菩提,从而希求成佛,则只能遣除利他方面执著以寂灭为满足的心,但这并不能遮遣前面自利方面以寂灭为满足的执著,而且以其它方法也不能遮遣。   因此,只有对佛功德修习信心,才能遮止自利方面以寂灭为满足的执著。...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小乘|大乘|菩提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1/16411720166.html
  • 佛开示切莫与凡愚亲密交往的道理

    。…… 现在的社会中,若想成办事情的话,要么要有钱财,要么要有地位,如果既没有钱财,也没有地位,完全凭自觉的利他心,好多人根本不会去做。尽管也知道这是好事,他不反对,口头上也赞叹这对众生、对教育、对...需要大乘菩提心的理念,如果有了这样的利他心,她所散发出来的气氛会非常祥和。否则,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而奋斗,生存空间会越来越缩小,人们之间的矛盾冲突也会日益增多。 佛陀在大乘经典里多处开示过,切不可与凡...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04075475.html
  • 仁爱慈善基金会安徽行 行愿方菩提显佛门慈悲

      一念利他心,十方三世佛。佛陀之出家、苦修、悟道,成佛、行愿直至示现涅槃,都是源于一颗利他心,历代高僧大德无不因生起利他心方获得圆满成就。佛法不是世人误解的“不问世事问来世”、“不问苍生问鬼神”,恰恰相反,历代祖师大德们一再强调“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清净为心皆补怛,慈悲济物即观音”……现在,众多师父也正以慈悲博大的胸怀和心系众生的愿力推动和开展着种种济生、利他的事业,教导每一个佛子以众生...

    佚名

    |慈善|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4/07501522258.html